导航菜单

风留痕:被盟国“背叛”,又遭遇国际“围攻”,孤立的美国还能支撑多久?

图片

  正在进行的“联大会议”上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那就是世界霸主美国竟然遭遇到了盟国的“背叛”和全球性“围攻”。这差不多是“联大会议”史上的罕见场景。看来这“后美国时代”结束得比预想的还要快,孤立的美国和任性的特朗普政府还能支撑多久?

  正在进行的第80届联大会议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先是以压倒性优势的142票通过了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及其实现路径的《纽约宣言》。

  随后法国联合沙特召集数十位世界领导人,争取更多国家对“巴以两国方案”的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国际社会不应该被以色列的报复风险吓倒”。

  目前美国阵营或者说美国盟友国家中已经有包括英法加澳在内的多国明确支持巴勒斯坦建国。据报道,随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西方国家支持巴勒斯坦建国。

  这不是久违的场面,而是历史性时刻。为了避免这样的场面出现,美国政府采取了不少行动。一方面表态强力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否决联大各种针对以色列的决议,还对一些相关国家进行劝说和威胁,并且无理地拒绝了巴勒斯坦国领导人入境美国参加联大会议。

  关键是,这样的局面实际上是美国的欧洲盟友国家发动的。也就是说,美国的欧洲盟友在巴以冲突和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彻底地“背叛”了美国。

  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在联大会议期间美国被全球性围攻的一幕。这真的是美国的“悲哀”。

  联合国相关组织已经明确判定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可能犯下“种族灭绝罪”。欧盟已经对以色列做出了制裁决定。

  在美国默认甚至是支持以色列对卡塔尔进行轰炸后,更是引发了阿拉伯国家或伊斯兰世界的强烈反应。

  目前的阿拉伯国家正在积极商讨建立联合“自卫团体”。一方面是对以色列的敌意增强;另一方面就是对美国的关系疏远。中东战略平衡正在进行深度的演变。

  中东局势迅速演变,一个搞不好就有可能使局势失控,甚至是引爆中东大战。

  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对中东战略进行的战略大调整或战略再平衡,可以说基本上是失败了。

  此时的特朗普政府有些急眼了。一方面表态强烈支持以色列;另一方面又批准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装备;特朗普甚至公开提出要重新“夺取”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尽管美国主要是在威慑中东国家,可显然美国距离重陷中东战争泥潭又进了一步。而问题似乎还不止这么简单,因为目前的美国变得越来越孤立,特别是被自己的西方盟国“背叛”。

  当年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或反恐战争,在北约和其他盟国的强烈支持和参与下,依然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以“失败”而告终。如今,在孤立无援特别是深受乌克兰战争危险升级的大背景下,美国就更无法控制中东这一战略要地和能源重地的局势了。

  我一直认为,当年奥巴马政府在没有有效控制中东局势的情况下就进行“胜利大逃亡”和开启中东战略大调整,以及后来拜登政府的阿富汗“溃退式大撤军”,本身就是犯了重大的战略错误。

  如今,特朗普政府又不顾伊斯兰世界的警告和反对,强烈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甚至是默许或支持以色列轰炸美国最重要的中东军事盟国卡塔尔,这不仅是任性而是愚蠢了。

  看来,早就提出的中东依然是美国霸权坟墓的预言似乎正在应验。

  其实,对于美国来说,麻烦还不在于受到盟友的“背叛”和遭受“围攻”,而是这背后折射出来的霸权危机,以及欧洲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冷战后美国一家独大,曾经是何等的不可一世。政治外交孤立、经济制裁以及军事威慑或先发军事打击,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真的是鲜有国家敢忤逆美国霸权。

  现在竟然沦落到了被盟友严重背叛和被全球性围攻的局面,这真的是一种“悲哀”。

  关键是,在中美重构世界秩序的大国竞争时代,美国的欧洲盟友竟然选择了战略上独立自主,也就是要作为“独立力量”参与秩序的重建。显然是要与中美俄三个大国分庭抗礼。

  正如前总统拜登所说,有了盟友的支持美国才更强大。这会儿,非但没有盟友的支持,这欧洲盟友竟然成为了重构世界秩序或世界变革的“战略对手”了。

  在对以色列的加沙军事行动和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欧洲国家之所以与美国唱反调,并非真的是出于国际正义或人道,也并非是出于维护国际秩序规则,最主要的就是借机突出欧洲国家作为一个独立力量的存在价值。也就是欧洲的独立意识增强,或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为了战略自主或独立成极,欧洲甚至不惜冒着引爆欧洲大战的风险。

  坚持派兵进驻乌克兰,制裁俄罗斯甚至是中国,在无人机入侵波兰问题上反应过度,甚至同意欧洲出钱购买美国武器支持乌克兰,等等,实际上是不想乌克兰战争就这样结束。

  非但不是配合或支持特朗普结束乌克兰战争的行动,反而是与之唱反调。实际上就是要通过恶化乌克兰局势把美国拴上“欧洲战车”。

  目前可以基本上判定,欧洲已经作为一支“独立力量”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出现。中美俄三国演义正在演变成中美俄欧“四方角逐”的局面。

  原本,阿拉伯国家对美国是有严重安全依赖的。可美国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默许甚至是支持以色列轰炸卡塔尔这个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军事盟国,一下子就冷透了阿拉伯国家的心。也可以说是伊斯兰国家觉醒。

  尽管一向是散沙一片的阿拉伯国家不大容易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可毕竟在战略上必须尽量协调一致。关键的是,那些原本已经与以色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的国家对以色列的态度关系会有重大的转变。

  不管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都会相应地增强。

  目前,拉美国家借联大会议也在积极协调立场或寻求加强合作,主要应对的就是特朗普的关税战和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军事威胁。

  非洲国家正在通过加强对华合作的形式“闷头”发展自己。而东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不断升级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或者说是大力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尽管还不能说是疏远美国,可战略上与美国保持距离却是明显的。

  率先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英加澳和可能承认的新西兰,都属于“英联邦”国家,再加上与美国关系冷却的印度,这表明英国有意在强化“英联邦”的作用。

  尽管日本与美国签署了关税协议,可显然也是一肚子的气。虽然还不至于背叛美国,可未来恐怕也不会再轻易地成为美国的马前卒了。

  韩国的李在明政府,不但在关税问题上拒绝对美国做出重大让步,竟然还提出要做中美关系的桥梁。

  中亚五国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日益得到加强。俄罗斯的欧亚联盟显然把中国当成了优先合作伙伴。

  虽然不能说美国无援,但美国也是处于严重的孤立境地。关键是特朗普政府在积极应对关税战的同时,还要分心去处理复杂多变的“两场战争”。

  为了不使局势变化太快或出现突发状况,目前的特朗普政府也只能是积极地寻求与中国接触沟通。

  目前的局势变化显然对中国更有利,或者说是正在朝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演变。

  虽然“两场战争”与中国没有直接的关系,虽然中国也并不想主动积极介入,可这其中却会处处体现中国的存在。

  毕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局势稳定的最重要力量之一,毕竟中国是阻止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主动力之一,更是对抗美国关税战的关键一环。

  在战争危险严重升级以及关税战使世界经济前景严重不明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在美国深陷战略麻烦的关键节点,与中国的沟通就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中美之间,最重要的不是解决争端,而是真正的“战略互信”,也就是避免误判。

  中国的战略取向或对美战略,是美国最为关心的事情。因此,元首会晤对特朗普政府来说就太重要了。特朗普政府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实现。

  其实,目前所发生的一切,基本上都在中国的预料之中,要不然也不会从关税战一开始的时候就明确警告,中国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了。

  总之,目前的美国战略麻烦缠身,而且已经处于严重的孤立境地。欧洲正在作为一支独立力量出现在国际舞台,美国也就又多了一个战略对手。全球南方也都在积极与中国合作。中国更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盟友的背叛和联大上遭围攻使得美国霸权进一步流失。就看这任性霸道的美国还能支撑多久了。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