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所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两岸形势下,除了坚决遏制"台独"分裂行径外,更需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广泛团结台湾各界支持统一的力量。为此,我们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对台统一有功人员褒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构建法治化、规范化的正向激励体系,为推进统一进程提供制度保障。而“北平模式”提供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镜鉴。
一、《条例》制定的战略意义与必要性
①完善对台工作制度体系
《条例》的制定将填补对台工作正向激励制度的空白,形成‘反独’与‘促统’并重的政策体系。
通过法治化方式明确激励导向,有助于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公信力。
②强化统一事业向心力
通过制度化褒奖机制,向台湾同胞传递积极信号:任何支持、促进和推动祖国统一的个人与团体,都将得到国家的充分认可与坚实保障。这有助于消除台湾同胞对统一后的疑虑,增强认同感和向心力。
③构建最广泛统一战线
《条例》将为岛内外支持统一的力量提供明确预期和坚实保障,激励更多团体和个人勇于发声、积极作为,从社会基础层面瓦解"台独"势力,形成促进统一的强大合力。
二、法律依据与制度衔接
①宪法和法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尽最大努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反分裂国家法》也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台湾同胞权益。《条例》的制定完全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
②与国家功勋荣誉制度相衔接
我国已建立以"五章一簿"为核心的国家功勋荣誉表彰体系。
(注:“五章”是指“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八一勋章”“友谊勋章”以及国家荣誉称号。
“一簿”是指国家功勋簿,记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名录及其功绩)。《条例》可在此框架下设立专项表彰,既保持制度统一性,又体现对台工作特殊性。
③与现有对台政策相协调
《条例》将与《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现有法律制度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完整的对台政策体系,体现"依法促统"的治理理念。
三、"统一有功人员"界定标准
①政治倡导类
长期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岛内外公开推动和平发展,反对"台独"分裂行径的政治人物、民意代表和社会领袖。
②舆论引导类
通过媒体、教育、文化等渠道,积极传播统一理念,批驳"台独"言论,有效引导舆论走向的各界人士。
③实务推动类
在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实质性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为增进认同、深化融合作出突出贡献者。
④关键贡献类
在重大关头发挥特殊作用,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显著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四、多层次褒奖体系设计
①国家荣誉表彰
设立"国家统一荣誉勋章"及相应荣誉称号,由国家领导人颁发,作为对有功人员的最高褒奖。
②政治地位保障
根据贡献程度,邀请优秀代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任政协委员、政府参事、顾问等职务,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③经济激励措施
设立专项奖励资金,依据贡献的价值、影响范围及深远程度,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尤其对作出重大贡献者予以重奖。
④长效保障机制
统一后提供完善的生活、就业、教育、医疗等保障措施,确保有功人员享有良好待遇和发展空间。
五、实施路径与风险防范
①立法程序
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开展立法调研,依法按程序推进《条例》制定工作。
②组织机构
设立跨部门的"功绩评审委员会",建立科学、严谨的认定标准和程序,确保评审工作公正、权威。
③风险管控
制定完善的安全保密措施和应急预案,保护有功人员安全和合法权益,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④舆论引导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政策解读,争取国际社会理解支持,营造有利于条例实施的良好氛围。
结 语
制定《对台统一有功人员褒奖条例》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制度创新。它不仅有助于凝聚促统力量,争取台湾民心,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对台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尽快启动相关立法程序,为推进祖国统一进程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本建议稿仅供立法参考,具体内容需有关部门与专家学者进一步论证)
2025年10月25日
(由之写在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

人民日报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