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今后伊朗与以色列会再次发生战争吗?

  历时12天的伊朗与以色列的战争停战了。这次伊以战争,可以说双方基本打了个平手。这也是自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发生77年以来,伊斯兰国家第一次与以色列在战争中打成平手,而在此之前,伊斯兰国家从来没有在军事上打赢过。

  伊以战争之所以能打成平手,主要原因是双方基本是势均力敌。

  先说以色列

  以色列拥有较强的空军和精确打击能力,在美军的参与下,基本摧毁了伊朗的铀浓缩设施,并严重削弱了伊朗的防空能力。此外,以色列拥有较强的防空能力,拦截率最初达90%以上,后来也保持在70%以上,比较有效地抵御了伊朗导弹和无人机的袭击。以色列还多次成功实施了“斩首行动”,击杀多名伊朗高官和核科学家。

  此外,以色列长期得到美国军事援助(每年约38亿美元),同美国实现情报共享,美军还在以色列部署“萨德”系统协助防御。

  但以色列防空成本极高,单日拦截费用可能超过10亿美元,经不起长期消耗。以色列国土狭窄,约1.52万平方公里(目前实际控制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000万,人口和建筑密度大,易被空袭杀伤破坏,如遭长期空袭,会严重影响经济和民众生活。

  再说伊朗

  伊朗虽然空军和防空能力不如以色列,但却拥有中东最大的导弹库(超3000枚),并采用低成本无人机和高超音速导弹等进行饱和式攻击,不仅使以色列受到一定的损失,还迫使以色列消耗了许多昂贵的拦截弹(单枚成本2400万美元)。此外,伊朗国土广阔(164万平方公里),导弹部队分散部署,平时隐蔽在坑道里,作战发射时出来,发射完导弹又立刻进入坑道,较好地保存了作战能力。伊朗同时还通过支持真主党、胡塞武装等代理人牵制以色列,给以色列造成麻烦。

  但伊朗因长期受西方国家制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货币贬值、通胀飚升,社会动荡风险较大。

  伊朗虽然获得俄罗斯的有限支持(如出售苏35战机),但国际制裁使其难以获得大规模援助。中俄虽然反对美以侵略伊朗,但未直接介入。

  由于上述情况,在这次伊以战争中,虽然以色列在美军的参与下,基本摧毁了伊朗的铀浓缩设施,并严重削弱了伊朗的防空能力,但没有达到完全摧毁伊朗研制核武能力、严重毁伤伊军战斗力和推翻伊朗现政权的目的。而自己却由于遭到伊朗多轮导弹攻击,防空拦截能力明显下降,经济损失与民众厌战反战战的情绪越来越大,已难以再把战争打下去。而伊朗虽然对以色列的侵略进行了有效的反制,但战争损失和经济困难也使其难以再打下去。加之国际上普遍希望尽快结束战争,特别是特朗普不支持以色列再打下去,结果,尽管伊朗的损失要比以色列大,但这场战争还是基本上以平局结束。

  那么今后伊朗与以色列还会再次发生战争吗?,我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伊以关系不仅难以改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再次兵戎相见。这也是中东地区基本力量对比所决定的。

  今后中东地区的形势发展,取决于阿拉伯国家、伊斯兰非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美俄中等域外大国这四个方面力量的消长、博弈以及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化的结果。

  首先,来看阿拉伯国家与伊斯兰非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家,除了伊朗和土耳其之外,其他都是阿拉伯国家。由于伊朗是穆斯林什叶派主导的国家,而沙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主要由逊尼派掌权,双方在伊斯兰世界领导权上存在竞争。此外,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组织,而沙特等海湾国家则视这些势力为威胁,导致双方在叙利亚、也门等冲突中支持对立的阵营。

  近年来,伊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有所缓和,2023年沙特与伊朗复交,今年埃及总统塞西与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举行40年来首次高级别会谈,阿联酋、阿曼等海湾国家对伊朗的态度也有所变化。目前,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伊朗与阿拉伯国家都谴责以色列,也反对或不希望美国支持以色列,但伊朗与沙特等海湾国家在叙利亚、也门代理人问题上的矛盾仍需解决。

  其次,来看伊斯兰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

  以色列立国初期,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家均反对以色列,但几十年来由于阿拉伯国家屡战屡败和以色列国力军力的不断增强,不少国家转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目前,坚决反对以色列的只有伊朗及其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哈马斯等组织。在这次伊以战争中,中东地区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均采取了中立立场,个别国家如约旦还帮助以色列拦截伊朗袭击以色列的导弹和无人机。

  第三,再看美俄中等域外大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

  一是美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

  美国将中东视为其称霸世界的重要支点,前苏联解体前,与其积极争夺在中东的势力范围,不仅倾力培植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铁杆盟友和打手,还极力拉拢分化反以和亲苏国家。目前,中东地区的亲美国家主要有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约旦、科威特等国。其中,巴林是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的驻地,卡塔尔设有美军在中东最大的军事基地—乌代德空军基地,科威特也建有美军基地。此外,埃及传统上亲美,但近年来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有所加强。叙利亚曾与美国敌对,今年沙拉政府上台后,美国解除制裁,关系有所缓和。伊拉克受伊朗影响较大,但美国仍然在伊保持一定的军事和政治存在。

  二是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关系。

  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关系近年来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尤其是在今年伊朗-以色列冲突升级背景下,俄罗斯与中东各国的互动更加引人注目。俄罗斯与伊朗实行战略合作但避免军事同盟,在能源与核能领域保持紧密合作(如布什尔核电站项目),在军事上对伊朗给于优先支持,外交上强烈谴责美以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但拒绝直接介入伊朗-以色列冲突。由于以色列有近200万俄语人口,俄罗斯在与以色列的关系上注意平衡外交与侨民利益,避免与以色列直接对抗,并与以有经济和情报合作。总之,俄罗斯在中东采取避免直接卷入冲突,同是通过能源出口和武器销售获取经济利益。

  三是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

  中国在中东推行“不干涉内政”的务实外交,以经济合作为主线,逐步扩大政治和安全影响力。中东国家则看重中国的市场、技术和平衡西方的作用。中国支持中东和平进程,主张以“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谴责以色列对加沙的侵略,但同时与以色列积极开展经济与科技合作,2022年双边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中国在中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美国的传统影响力与中国的崛起存在竞争;中国在巴以问题上保持中立,但需谨慎应对各方诉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中东地区,相关各方的利益错综复杂,今后一个时期,虽然美国在中东的影响会有所下降,但美国对中东形势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影响,中俄等其他域外大国仍然会继续采取避免直接卷入冲突的做法;尽管伊朗、沙特、土耳其、埃及等地区大国的国力和影响力正在上升,但以色列仍将保持“一强独大”的地位。因此,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土地的蚕食不会停止,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前景不容乐观。以色列为维持其在中东地区的霸权,会继续采取对中东各国“区别对待,分而治之”的办法,一方面拉拢多数国家与之保持和平共处,另一方面“枪打出头鸟”,集中力量消除其对以色列安全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伊朗与以色列很可能会再次发生军事冲突甚至较大规模的战争。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