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熊廷弼赋

 原乡文化编辑部: 

 编辑   陈立忠  汤建林  魏建中              

   

          前言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形成到固化,再从固化到逐渐淡化。        

      我们从抢救历史资料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性、专业化的手段保存和传承具有历史价值的原始记录,确保历史记忆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江夏区有代表性的方言如金口、豹澥、湖泗、山坡、五里界等,我们请当地人用方言诵读地方赋,以求整理和保存原乡方言,相信对以后的音韵学研究,有一个小小的帮助。       

     当今武汉的小学,老师要求学生课堂内外用普通话交流,他们在家也是如此,几乎不说汉(武汉)话。        

     现在的武汉伢,普遍不说方言,特别是刚出生的孩子,家长也不喜欢孩子们说方言,若干年后,有些方言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论进步与退步。

熊廷弼赋
作者  陈立忠

 

朗诵  汤建林

 

    读朱耀荣先生所著《熊廷弼传》一书和《明史》中关于熊廷弼传略,较全面地了解了熊廷弼的人生经历和他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与影响。吾被这位民族英雄的事迹感动着,故为之赋。
      江夏廷弼º,文武解元;明末名将,民族英雄。辽东“三杰”,领军之人。秉性刚直,不徇私情。从政清廉,尚武建功。拳拳爱国心,日月明鉴;铮铮抗辽骨,敌军心惊。命运多舛豪情在,赤胆忠心留美名。
     廷弼出生,云飞四起,长虹贯室,雷声震地;恰似:岳飞降世,大鸟临院,鸣叫数声,展翅飞腾。故名廷弼,字曰飞白,号曰芝冈;希望他日,耀祖光宗。廷弼聪颖,秉性异常;六岁读书,过目不忘;文科武科,乡试第一;时人称奇:“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

督学称赞:“熊生,干将、莫邪也!”
      熊公之德,心向黎民。保定推官,理官第一;督学南畿,严明有声。造福桑梓,兴水利,修四邑公堤;筑大闸,控江水行凶。建堤桥,畅水陆交通;改驿道,利百姓出行。重教育、修学堂、建书院,隽才宿学,甄拔无遗。江夏四贤两尚书,拜望恩师邱忠美。重教尊师,世代传颂。
     熊公之功,三赴辽东;巡按经略,京畿重镇。首赴辽东,勘察边防,夙夜驰奔。心怀韬略,鸿猷拟定:实内固外,以夷制夷;屯田积储,赡养军队;修边筑堡,以守为攻。核军实,整饬风纪;兴教化,士气大振。临危受命,再赴辽东。实事求是,审时度势;斩懦诛贪,智闯抚顺。固守为战,力保危城。镇辽一春,威慑夷虏;整顿溃军,前线稳定;守备大固,卓著功勋。三任经略,心情悲愤。献“三方并进,节制三方,三面合围,必获全胜”之策,熹宗一切应允。赐与尚方宝剑,赐宴以壮其行。然则,“经抚不和”,行动掣肘终败北;壮志难酬,兵溃山崩皇宫裂。飞白蒙冤,忠良遭戮,奸佞误国。呜呼!

       往事百年,乾隆读奏疏。“洒一腔之血于朝廷,付七尺之躯于边塞”。弘历为之动心欲泪。疾呼:“如此忠烈,处以极刑,明欲不亡得乎?”噫兮!庸官弄权大厦将倾,明君执政家国昌盛!
有联赞曰:
晓谕中文,晓谕军机,晓谕民风,偏不晓权奸,落得九边传首何言憾?
忠诚疆域,忠诚桑梓,忠诚士气,独难忠凤阙,听凭三楚招魂未见归!③

注释:
①廷弼:即熊廷弼,字飞白,明末将领,民族英雄,湖北武汉江夏人。
②四贤:即明朝的大学士、太子太保贺逢圣,御史吴裕中,礼部尚书郭正域,兵部尚书熊廷弼。两尚书于1618年的一天相约回江夏拜访启蒙恩师、穷儒邱忠美,被传为佳话。
③“晓谕”一联: 此楹联为江夏区甘方武先生所咏。吾认为此联对熊廷弼人生的概括入木三分,真乃不二之作!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WFczlmnSu8Kht9b4-tLfA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