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看最基本的数据,就会得出结论:
1966年到1969年,中国平均年粮食产量2.1亿吨,同时化肥年施用量低于三百五十万吨。
1976年到1979年,中国平均年粮食产量3亿吨,同时化肥年施用量平均七八百万吨。
1986年到1989年,中国平均年粮食产量4亿吨,同时期化肥年施用量平均两千一百万吨。
也就是说,在集体制农村的七十年代后期,化肥施用量较六十年代后期也就多个四五百万吨,但粮产量增产九千万吨的规模。
而在分田单干充分彻底实施的八十年代后期,化肥年施用量较七十年代后期增加一千多万吨的规模,然而中国粮食年产量较七十年代后期也就增产一亿吨。还要考虑一点,七十年代集体制农村的瞒产私分现象严重,实际生产粮食数量比统计数字还要高一个档次。哪怕瞒产私分的粮食数量仅仅占实际产量的百分之五(实际远不止百分之五),八十年代后期较七十年代后期的增产数据就要比七十年代较六十年代后期的增产数据少。
也就是说,七十年代后期的集体制农村,仅仅每年比六十年代后期多施用四五百万吨的化肥,粮产量就增加了约九千万吨。在八十年代后期,全面单干的中国农村年施用的化肥数量较七十年代后期增加一千二三百万吨,粮产量同样仅仅增加了一亿吨,甚至可以说是不足九千万吨(如果考虑到七十年代后期瞒产私分的粮食数量)。粮食产量增长的速度,甚至绝对值都要低于七十年代集体化时期,所以我说这分田单干在1985年以后纯粹是拖后腿,不单干的话粮产量只会增加更快,这道理怎么样啊?
PS: 还会有人争辩"用在水果蔬菜棉花油料等其他作物上的化肥也大幅度增加了啊"。那好,请说出" 用在水果蔬菜棉花油料等其他作物上的化肥使用量 "增加幅度,哪怕说出个大体范围也行,咱们扣除了再看,能说出来吗?怕是没人说出来吧。怕是没人能证明"由于大量化肥使用在水果蔬菜棉花油料等其他作物上,所以八十年代后期施用在粮食上的化肥数量增加并不大"吧?


但是分田单干有个好处,可以把弱者分配的口粮减少,多给强者,还可以把用于长远投资的粮食部分取消,直接吃了"享受当下",这样强者吃得更多,欢声笑语,至于弱者吃的少了,他们的哀怨声反正也听不到,也会被强者的笑声遮盖住了是吧。
就像歌颂分田单干的《平凡的世界》也委婉地揭示这么一个现象:" 少数光景日月还不如集体时的家户,那愁肠和熬煎更是与日俱增——过去有大锅饭时,谁碗里的一份也少不了。现在可没人管啰!你穷?你自己想办法吧!你不想办法?那你穷着吧! …… 人多口众的几家人,光景实际上还不如大集体时那阵儿。那时,基本按人口分粮,粮钱可以赖着拖欠。可现在,你给谁去耍赖?因此,如今在许多人吃得肚满肠肥时,个把人竟连饭也吃不上了。事实上,农村贫富两极正在迅速地拉开距离…… "——这还是委婉的说法。
直说了就是分到你们家那几亩地产出的粮食,在集体化时期有相当一部分要交给大队,其中一部分要用来购买来年的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有剩多的还要作为公积金来发展农业机械化,要买拖拉机等农具。一部分要给集体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会计,记工员等半脱产的技术人员发工分,还有一部分要用来修水利,搞基建,再有一部分要照顾集体中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孤儿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
一分田单干就好了,你们家那几亩地产出的粮食全归你们自己吃了,买机械?不用了。要给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发工分?免了。修水利搞基建?省了。给别的老人啦,孤儿啦几口吃的?没了。 用在农村基建,教育,医疗,养老福利的口粮都省下来进自己肚子了,当然你们就感觉“比过去吃得多,吃得饱”了。至于农村基建,教育,医疗,养老福利的欠账越来越多,甚至有崩溃的风险怎么办?那不怎么也得是三五年后的事情么,管那么多干嘛,你们就是这么想的对吧?或者你们根本没想过?
另外,还会有人喊,你不要光看粮食,再看看肉产量增加多少,嘿嘿,这正是我纳闷的另一点,1985年到2003年,中国的肉产量从1760万吨到5500万吨,然而从85年到95年,农民肉类消费量增长就是个停滞,一年吃个十一二公斤,到2003年,农民肉类消费量也仅仅是不到十四公斤,这农民吃肉量的增长速度远远对应不上肉产量的飞跃,真是好事啊?


转载自知乎,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