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日本政客又一次操弄起“存亡危机”的旧剧本,台海成了他们试图登上的新舞台。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答辩中公然将“台湾有事”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挂钩,扬言日本自卫队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一危险言论不仅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日本政府这一番说辞,与历史上以“存亡危机”为借口发动侵略的行径如出一辙。
历史镜鉴:五幕“存亡危机”的剧本
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机器全面启动,对外扩张成为所谓“国策”。“存亡危机”成为日本发动侵略的万能借口,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刻下五道深痕。
甲午战争中,日本以“朝鲜内乱危及日本安全”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海军。战后通过《马关条约》掠夺台湾和澎湖列岛,并索取2.3亿两白银巨额赔款。
十年后的日俄战争,日本又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渲染为安全威胁,偷袭旅顺港。这场赌博式冒险让日本获得了中国东北南部的殖民特权。

1931年,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九一八事变,反诬中国军队袭击日军,以“自卫权”为借口侵占中国东北。随后更恬不知耻地将东北称为“日本的生命线”,为殖民掠夺粉饰。
全面侵华战争在1937年拉开帷幕,日本故技重施。他们声称策划华北自治等侵略行为是“日本生存的必要措施”,随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惨案。
太平洋战争成为日本“存亡危机”剧本的高潮。1941年12月,日本借口“帝国的存续濒临危殆”,偷袭珍珠港。这场赌博最终将日本带入几乎毁灭的深渊。

历史教训:赌徒心态与冒险战略
有人说,近年来,中国军力飞速发展,特别是九三阅兵展示了中国军队强大的体系作战实力、新域新质战力和战略威慑能力,连不可一世的美国都表示“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小日本连正规的军队都没有,还敢与中国开战?
千万别忘了,日本在对外扩张中形成了一种赌徒心态和冒险战略传统。
从丰臣秀吉构想征讨朝鲜、进占中国和印度的狂妄计划,到山县有朋直言“战争毕竟是区分宇宙间一大原则即优胜劣汰的惟一审判方法”,日本统治集团一直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得益于当时特殊的国际条件,日本对外侵略屡屡冒险却大多能够轻易得手,从对外武力扩张中不断受益。甲午战争的赔款为日本近代工业发展掘到了第一桶金。
这种侥幸成功反过来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野心。1927年,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田中奏折”,全面暴露其征服世界的野心,鼓吹“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现实危险:老借口与新冒险
日本故技重施,再次炒作“台湾有事”。日本政府以所谓“台湾有事”为假想前提,首次曝光一项“冲绳离岛居民撤离计划”。
同时,日本计划在九州部署远程导弹,并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明确表示目的是防备“台湾突发事态”。

严正回应:中国立场与历史警示
面对日本的危险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指出:“日本当政者妄图介入台海事务,既是对国际正义的粗暴践踏、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衅,也是对中日关系的严重破坏。”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强调,中日关系能否走出以往起起伏伏的怪圈,重在日方要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尤其是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严肃承诺。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也郑重警告:“台湾问题不关日本什么事,日方也最没有资格拿台湾说事。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台海和平稳定才有保障。”
中方严正要求高市早苗撤回或取消有关言论,但日方执迷不悟、拒不撤回。对此,林剑质问日本:是否要重蹈军国主义覆辙?是否要再次同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为敌?是否企图颠覆战后国际秩序?
日本政府应当看清一个基本事实:今日之中国已不再是1894年的中国,也不再是1937年的中国。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一旦日本真的以“存亡危机”为借口武力介入台海,必将面对坚决、果断的“迎头痛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