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外科医生肖飞的妻子举报其出轨,迅速引发了舆论在各方面的讨论。其中一些讨论聚焦于医学生培养体制。肖飞出轨对象董袭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实习医生,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长学制试点班(即4+4试点),引发网友对这一教育模式的巨大争议。所谓“4+4”是指4年非医学专业教育,加上4年医学教育,就可以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而在我国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下,要获得博士学位,需要在医学专业攻读8-11年不等。
网络截图
先抛开医学专业不谈,国内任何一个专业,仅仅接受4年专业教育,就能拿到博士学位,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极不正常的事情。而医学专业事关生死,仅仅四年专业教育就成为医学博士,这就不是令人惊讶,而是令人惊悚了。
据悉,“4+4”并非协和医院首创,在美国,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我国借鉴、试点,进而推广似乎也无可厚非,至少实验一下是没问题的。但从协和医院的操作来看,可以说是谜之操作,槽点密集。这项制度,在美国有一个严密的体系,在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而在协和,似乎是选择性地移植了其局部和形式,有淮橘为枳之嫌。
首先,在录取环节,协和的设计存在着极大的人为操作空间。从2018年发展至今,协和“4+4”试点班的招生规则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但录取过程基本都是由专家初审和复试两部分组成,其中初审和复试环节中的多站式考试和专家面试,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2026级本科毕业生春季批次招生简章》,2026级春季批次的复试采用笔试+多站式考试+专家面试的形式,其中笔试为学校组织的标准化入学考试,共120道中英文选择题,生物学、化学和大学基础数理概念占比70%,心理和社会题目占比15%,阅读理解占比15%。如果按照这个笔试设置,网友质疑经济学本科出身的董袭莹是如何通过笔试的?而美国的“4+4”,录取是极为严格的。比如哈佛大学医学院,要求考生本科期间必须完成2年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化学课程,1年的生物学课程和实验室经验,1年的物理学课程,1年的涉及大量论文写作的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课程。不知董袭莹四年经济学学习,有没有学过相关的课程?
其次,在培养环节。实事求是地说,协和四年的培养方案,中规中矩。但董袭莹凭着60多页的博士论文、专业不对口的导师,能够顺利毕业,说明在执行层面,协和的培养是不合规的。公众质疑最多的是规培环节,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规培至少要求3年,但“4+4”模式将规培时间缩短至1年,如此短的规培时间,足以让公众对其培养质量产生深深的焦虑。
美国能够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其医疗水平在世界领先,足以证明,“4+4”模式本身是可靠的,有其优越性,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但就怕出于某种目的的选择性学习和移植,使得原先模式中的科学性、严肃性、公平性荡然无存。面对公众质疑,有关部门的调查和回应应该在两个方面展开。其一,针对董袭莹的个案有可能存在的腐败进行调查,无论涉及谁,都彻查到底、严惩不贷。其二,对“4+4”模式进行严格评估,或者全面完善其制度,又或者实在难以保证质量的话,不如一撤了之。(本文首发于羊城晚报客户端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