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华北战区司令官冈村宁次是一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是一个嗜杀成性的豺狼,素有“华北屠夫”之称。
冈村宁次曾经是参与制定侵华战争作战计划的关东军高级参谋;曾经是以保护日本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屠杀中国民众1700余人,击伤2000余人,制造济南“五三”惨案的元凶之一;曾经是1928年派遣田中隆吉和川岛芳子挑起了“1.28”事变,出兵中国上海的幕后黑手;曾经是侵华期间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的始作蛹者。他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屠杀200多万中国人,制造无数惨案,堪称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就是这样一个应该被100次送上绞刑架上的混世魔王,却在日本投降之后,轻易的逃过了人民的审判,毫发无伤,全身全尾地回到了日本,并以80多岁的高寿得到了“善终”。作为侵华战争的首犯,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为什么冈村宁茨能够轻而易举地回到日本?几十年来,一直是萦绕在十几亿中国人心头上的一个大大的“问号”。
冈村宁次,1884年5月15日出生在日本东京四名坂町街区的一个没落武士家庭。毕业于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成为一名职业军官。1915年2月,冈村宁次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在中国期间,先后任日本驻华武官、北洋政府日本军事顾问青木宣纯的助手、大军阀孙伟芳的顾问、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在关东军就任后,炮制了《治安法》、《暂行惩治叛徒法》和《暂行惩治盗匪法》,把抗日义勇军污蔑为“叛徒”、“盗匪”,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1933年5月30日,冈村宁次作为日本关东军代表与何应钦派去的代表熊斌在塘沽举行正式停战谈判,拿到了令他满意的《塘沽停战协定》。1935年,冈村宁次转任日本陆军第二部部长,成为日军大本营决策侵略战争的核心人物之一。“七七事变”后,冈村宁次历任第二师团长,第十一军司令官、军事参议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第六方面军司令官,1944年11月26日接任中国派遣军司令官一职。
1941年4月,冈村宁次被授予大将军衔。不久,被天皇钦点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当时,华北方面军是日本最大的一个战略集团,共有作战人员24.5万人, 马匹5.2万匹,重炮740门 , 汽车8000余辆。上任后,冈村宁茨把消灭八路军作为主要作战目标,先后调集数万日军,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进行一轮接一轮的残酷大“扫荡”,以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造成华北地区270多万平民的死亡,也使华北抗日根据地遭到空前的破坏,丧失一半以上根据地和人口,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战死。1944年,冈村宁茨调任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为日本立下赫赫战功。1944年11月,日本政府升任他为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
1945年8月12日,冈村宁次收到了东京大本营密电,透露了准备接受投降的实情,冈村宁次立即向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发出电报,要求拒绝《波茨坦公告》,继续在华作战。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冈村宁次代表“中国派遣军”和驻台湾、越南北部的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战败后,冈村宁次一直以“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长官的名义,协助遣返日军、日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冈村宁次开始充当国民党军事当局的秘密军事顾问。
1948年3月底,冈村宁次被押往上海候审。8月中旬被送进上海战犯监狱,但不久即以“保外就医”的名义,居住于上海黄渡路的一处秘密住所。1949年1月26日,这位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这位被中共列为侵华日军“首名战犯”的冈村宁次,却在中华民国政府的军事法庭上被宣告“无罪释放”。中共新华社发表声明,向南京方面提出强烈谴责,要求重新逮捕他。代总统李宗仁为争取和谈,下令重新逮捕冈村宁次,但淞沪警备司令汤恩伯却将命令扣压。当晚,汤恩伯派副官将冈村宁次送到日本人遣返处。1949年1月30日上午10时,冈村搭乘美国“维克斯”号轮船驶离上海黄浦港,安全回到日本。
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在台北市郊的阳明山,成立了“革命实践研究院”,培训党政干部和各级军事干部,一批侵华日军的将佐被聘请为高级军事教官,冈村宁次名列其中,并且是蒋介石身边的“首席军事顾问”,协助蒋介石在台湾本岛、大小金门岛和澎湖列岛构筑立体防御设施,破坏中国的统一大业。1966年9月,他因心脏病突发死去,时年82岁。
冈村宁次是一个中国通,又是一个极会交际的人。他在国民党上层有着广泛而深厚的人脉。蒋介石、何应钦、陈诚、汤恩伯、阎锡山等与冈村宁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有的是冈村宁茨在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当老师时的学生,有的则是在反共事业上的朋友,而冈村宁茨与何应钦更堪称臭味相投的故交。
何应钦,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1910年,清廷选拔留日学生,何应钦就读于日本东京振武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失败后,何应钦再到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7期步兵科。何应钦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时,冈村宁次是陆军士官学校的老师,从这个学校中走出的1600名中国学生,其中包括蒋介石和戴季陶,而冈村宁次最得意的四大弟子却是阎锡山、何应钦、孙传芳和李烈钧。
1933年1月,日军占领热河,突破长城防线。3月,张学良引咎辞职,何应钦继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4月,日军进攻华北。5月,日军占领通州。国民党政府继续采取不抵抗的政策,由何应钦出面派熊斌与冈村宁次谈判,并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塘沽协定》。默认了日本侵占东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承认冀东为“非武装区”。该协定使日本巩固了在华攫取的利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但是,谈判中冈村宁次留给何应钦的印象却是“通情达理”,两人由此成为“联合反共的知己与同志”,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1935年11月,冈村宁次以日本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的身份路过南京,不敢与中国政府接触,准备在日本领事馆食宿。何应钦获得消息后,立即邀请冈村宁茨到家里吃饭,冈村宁次如约而至。杯觥交错中,何应钦忘记了自己的祖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两国还在交战,忘记了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在欢声笑语以及美酒佳肴的作用下,两人的友谊进一步加深,终于成了莫逆之交。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以无条件投降的方式结束东亚战争。9月9日,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时任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的投降书。受降仪式上,一张庞大的长形条桌放在礼堂的中央,坐在受降席上的中方受降人员是何应钦、顾祝同、陈绍宽、张廷孟等5人;日方投降人员是日冈村宁次、小林浅太郎、今井武夫、福田等人;在东西两侧观察席上是美国军官和中外记者。中国官员汤恩伯、李明扬、郑洞国、廖耀湘、谷正纲等人也在现场观摩。当日军参谋长把日军编制、装备、驻地等清单递交给何应钦的参谋长肖毅肃时,肖只用一只手接过清册。接着,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递交投降书,何应钦急忙起身,弯腰接过投降书,显得异常的彬彬有礼。何应钦在受降仪式上的表现,在当时就饱受中国人的构病,认为他丢了中国人的脸,丧失了中国人的国格。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成立一个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蒋介石任命冈村宁次为联络部部长。冈村宁次发现蒋介石的野心很大,提出愿意帮助国民党与共产党作对。此时,蒋介石正在招兵买马,为挑起内战做准备,所以冈村宁次受到了优待,而且还以外交官的身份多次出席外事活动。
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多次要求冈村宁次去接受审判,可是都被南京政府以各种理由予以拒绝。蒋介石袒护“华北屠夫”冈村宁次的作法,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强烈要求审判这个杀人恶魔,南京政府为了平息舆论压力,象征性的对冈村宁次进行一次审判,随即宣判其无罪释放,就这样让冈村宁茨轻轻松松地逃脱了惩罚。
2025年8月21日写于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