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德开始,向有道发展。”
作 者 | 郭松民
01
昨天,是伟大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5周年纪念日,国内倒是悄无声息,但在我们的邻国,年轻的领导人专程祭扫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并在毛岸英烈士墓前,虔敬地单膝下跪,献上鲜花。
此情此景,令人感动。

犹记得新世纪初年,朝核危机爆发,一些人急于离间中朝关系,制造了很多谣言,其中有一条就是破坏志愿军墓。
如今,尽管这种谣言还时不时地会在网上冒个泡,但相信的人越来越少了。
一来,很多人去过朝鲜了。一般有良心的中国游客到朝鲜,都会去祭扫志愿军烈士墓。眼见为实,这种谣言就没了市场;
二来,朝鲜各界对中国人民志愿军非常尊敬,每逢重大节日或相关纪念日,总不会忘记敬献花篮。这些画面通过电视及互联网传回国内,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朝鲜尊敬志愿军烈士,固然和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败美国野心狼”有关,也和朝鲜自身的文化传统有关。
从历史的角度看,朝鲜半岛自从新罗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以来,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儒家文化圈里的优等生,文化优越感仅次于中原地区的汉族王朝。
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非常强调“有德”的概念。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以伐戎为名,率军抵达东周王畿洛阳,并在南郊阅兵,期间公然向周王室派来慰问的使者王孙满询问九鼎轻重,显露代周野心。而王孙满则以周天子的地位"在德不在鼎"来回应,令楚庄王无言以对。

孟子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大意是,天命有一定规律,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获得和保持地位。
在朝鲜的政治文化中,显然非常重视这一点。他们一直称自己的政治为“仁德政治”,而知恩图报,有情有义,无疑是“有德”的重要内容。
说起来,这些都相当古老了。
如果我们今天是在干革命,自然不必说这些,可是,我们不也在谈复兴,谈传统吗?
无论如何,这要好过刻意的遗忘与回避,更是热衷于“换爹”者所望尘莫及的。
02
看了将军献花的照片,我在微博上感叹道,“将军是知恩之人,朝鲜是有德之国。”
有人立刻跳将出来,教训道,“太幼稚了!国家间只有利益,哪有道德和恩怨可言……”(见截图)。

这种人,说你什么好呢?
正如一位网友替我反驳的那样,“郭老师说的是将军知恩有情义,也没说这个国家就不讲利益了。况且有德之国总比只讲自己利益优先的流氓之国要强好多倍吧!”
非常对。
国家之间,当然是有“有道德和恩怨可言”的,即以中日关系为例吧,难道仅仅是利益关系可以概括的吗?
显然,如果没有日本政要不断去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没有日本右翼篡改历史,否认侵略战争,中日关系会好很多,中日两国的利益也会增进很多,难道不是吗?
反过来讲,年轻的将军去献花,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文化要求他这样做。但这样的画面传到中国,无疑会增进中国人民对朝鲜的亲切感,这当然会有利于中朝关系及利益。

用今天的话说,“有德”就是“软实力”(姑且让我借用一下这个词),软实力看上去没有硬实力那样直观有效,但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硬实力。
二战后,美国靠着软实力,从世界各国吸引了多少人才、资金,还需要多说吗?美国能够赢得冷战,至少一半靠的是软实力。
当然,今天美国的软实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特朗普二次执政后,已接近裸奔,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这位朋友的观点,其实可以高度概括为一句话,“有奶便是娘!”
这里倒是想反问一句,既然“只有利益”,如果日本给的利益足够大,条件是拆除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要不要同意呢?

细细辨析起来,“有德”和“有道”还有微妙区别。
知恩图报,有情有义,可谓“有德”,“有道”则意味着必须认清并尊重历史规律。
从有德开始,向有道发展。
永远记住毛主席的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都无往而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