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分类:天下杂谈

刘加民:为什么有人刻意地消解鲁迅?

在《鲁迅的抗战》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各位朋友大家好!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大家仍然坚持来到现场,非常感动和感谢。我本人是鲁迅研究领域的“素人”,北师大现代文学专...

欧洲金靴:为什么要反复强调重视毒教材之祸

  昨天一个新闻引起我注意:  在辽宁省档案馆对外公布的档案当中,有一份1916年日本关东都督府陆军参谋部绘制的《日本在中国获得利权概见图》。辽宁省档案馆副研究馆员李影...

谁让柳传志成了最可爱的人?

  柳传志入选福建小学教材上了热搜,在愤怒声讨中又迅速地撤了下来。无论风吹浪打,“柳八爷”总是被保护得好好的。  这篇《守时的柳传志》告诉孩子们,柳传志能够...

传播党的声音,为何还要收钱?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红歌会网和湖北日报的官司报道:《湖北第一党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起诉红歌会网,索赔数十万》。说实话,看到之后还是很震惊的,党报作为党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竟...

引爆封城的成都男人

  封城期间到底要不要囤积食物?这是个哲学问题。各类通告中无一例外要求市民理性购物请勿囤积,然而从北到南无一例外都发生了程度不等的饥荒。  当然还是有些区别的,深圳几...

申鹏:柳传志上教材?

  有人发现,一篇名为《守时的柳传志》的文章出现在了《福建省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教材中。  从前,小学生教材中的榜样是雷锋,现在成了柳传志了。  还有人发现,某小学的文...

欧洲金靴:守时的柳传志,真实的家国史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是一位非常守时的人,参加活动几乎从没有迟到过,因为柳传志总是准备出一些富余的时间,比如,某天上午他要开车去某地参加一项活动,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

历史研究院踩痛了谁的尾巴?

  中国历史研究院这几天火了!  在过去的三天里,中国历史研究院因为一篇严肃的学术论文(《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以下简称《新探》)遭遇了网络暴力,被人刻...

戈尔巴乔夫去世:当不起伟大,配得上鄙夷

  苏联的第一任,同时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当地时间8月30日在莫斯科去世,终年91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推文深表哀悼,他在推文中称,“米哈伊尔·戈...

戈尔巴乔夫之死正好印证了毛主席的一句话

1  就在前天,一个已经成为历史的人终于离开了。  为什么说是“终于”呢?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戈尔巴乔夫只是一个存在于历史书上的名字,遥远地定格在了上个世纪,...

屈炳祥:对“大锅饭、铁饭碗”的再认识

  这似乎是一个令人喷饭的话题。因为“大锅饭、铁饭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被改革的重锤砸得精光,至今一丝儿不剩。再提起,似乎是有点像唐吉坷德与风车作斗争一...

二维码